已瀏覽:15524 來源:本站 發(fā)布時間:2014-05-02
孝 高 點 滴
陳楠生 (孝感高中84屆校友)
孝高生活
記得在1981年9月踏進孝高校園時新教學樓剛剛啟用,教室地板打磨得像明鏡一樣閃亮,與初中教室的洋灰地形成鮮明的對比,看著就讓人舒心。我?guī)缀趿⒖滔矚g上孝高包括教學樓在內的一切:不大不小的校園,校園里的小池塘,宿舍后的田徑場,當然還有一個個英氣逼人的同學。同學們來自孝感地區(qū)各縣,是各自學校的佼佼者。特別吸引我注意的是陳健、田文、和韋宇慧,大概因為當時我需要仰視才看見他們。近年來回國較多,經(jīng)常有機會見到田文,還是那樣的有氣度和友好,永遠面帶微笑。在幾天前回溫哥華前的聚會上得知她最近榮升為正教授,恭喜她!孝高坐落在孝感市區(qū)美麗的后湖畔。站在教學樓的頂樓陽臺便可眺望煙雨中后湖的細浪,讓人心曠神怡。而最讓我興奮的卻是第一次可以住校了:有了屬于自己一個人的床,蚊帳,臉盆,和飯碗!現(xiàn)在想起來覺得可笑,但在當時,有一種莫名的自豪感。七個同學一間宿舍,六點多起床,在班主任陳材信老師的帶領下跑步,早飯,上課,午餐,再上課,晚餐,晚自習,十點多睡覺,熄燈后還可以聊天,這一切真是都太好了!不料好景不長,興奮過后,我開始不可救藥地想家,終日魂不守舍。甚至連就在眼前的國慶假期也等不得了。我至今都很感謝孝高的老師和領導,他們讀懂了新生的心情,想出一系列的活動幫助我們緩解想家之苦。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學校組織我們學習唱歌,那些歌雖然很老,卻是我一生都喜歡的歌。我學會了唱"解放區(qū)的天"、"畢業(yè)歌"、"賣報歌"、"松花江上"、以及"長征組歌"。教我們唱歌的是多才多藝總是滿臉笑容的黎永炎老師(謝謝遠在新西蘭的李慶的提醒)。通過這些歌,我還了解了作詞作曲家田漢,冼星海等人的傳奇生平。雖然這些努力不能根治但緩解了我們的想家之苦。在我的心目中,孝高的老師不僅個個能力過人,而且絕對地盡職盡責。他們不僅用他們的智慧教育了我們,而且用他們的行動感動了我。班主任陳老師為每個學生每天煮雞蛋補充營養(yǎng),數(shù)學萬老師手術后帶著虛弱的身體堅持上課,政治老師王益山帶領我們吃力地學說普通話,等等這些都讓我一生難忘。良好的生源,負責盡職的老師,美麗的校園,能結不出好果子嗎?后湖畔的孝高校園據(jù)說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但它將永遠矗立在我的心里。
孝高緣
考上孝高對我來說是個意外,與孝高結緣更是我一輩子的福氣。雖然畢業(yè)后的30年間都沒有機會訪問孝高,但是孝高一直以不同方式存在于我的生活中,與我相伴,給我溫暖和力量。從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畢業(yè)時,遇上89學運(我的專業(yè)是五年制,所以比大多數(shù)同學晚一年畢業(yè)),與很多應屆生一樣,失去了考研究生的機會。幸運的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到復旦招推薦研究生。我得到了這個名額。第一年在位于北京玉泉路的中科院研究生院讀基礎課,邊學習邊考英語準備出國。不料很快聽到文件說除非有僑屬關系不能出國讀書。這個消息對所有學生,包括我在內,都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在郁悶之中,一天下午,一個孝高老同學詹紅兵給我?guī)砹藲g樂。正在納悶他是如何找到我的,他卻告訴我是在研究生公寓樓里逐層找:每上一層樓便在走道喊我的名字。好在到第二層時碰上我的同學,不然他得一直叫到我住的五樓!與紅兵聯(lián)系上后,經(jīng)常去他讀研究生的北京大學,于是有機會見到楊武軍和黃維安,有了他所寫的未名湖狂歡塌冰落水的故事。紅兵出國后再次與他相見是22年后的兩年前。也是在北京,我們都已步入中年,他回國來中國地質大學講課,我在清華大學做訪問教授。我們與其他在北京的孝高同學吳建財,程云松,秦實全,于連成等吃飯,聊天,K歌,易如清還特意打來電話助威,仿佛又回到孝高歲月,歡樂無比。后來當我來到加拿大溫哥華以后,一天在網(wǎng)上閑逛,竟然看到一個帖子:"孝高畢業(yè)來自應城的陳楠生請與我聯(lián)系,電話xxxxxx,田新軒。"在地球的那邊,有人還記得我,在關心我!我撥通了越洋長途,與新軒聊了很久。雖然內容已經(jīng)全部忘記,每想起這件事,我都感到無比溫暖?,F(xiàn)在溫哥華的孝高校友慢慢多了起來。我與楊敏在一個雪天相遇,我們兩家因為孝高成了好朋友。后來迎來了李友國。他是華中農業(yè)大學的教授。他在我的實驗室做了半年的訪問教授。不久前又聯(lián)系上了劉燈明,我們溫哥華孝感同學會越來越壯大。
逆水行舟
詹紅兵說我是我們班他知道的在孝高三年期間變化最大的學生。是不是最大我不知道,但是我承認我在孝高的三年變化的確很大。在克服了鄉(xiāng)愁,慢慢適應了孝高的環(huán)境之后,突然看到了我與同學們的差距。差距可以說是全方位的。由于有差距,我對很多課程開始感覺到害怕。我害怕體育課,怕跑,怕跳,怕體操。我害怕語文課,不會說普通話,怕被點上讀課文。我怕英語課,詞匯量小,發(fā)音不準,也不識音標。由于有這些恐懼,我有點兒失落,卻又不知如何克服。所以選擇逃避,郁悶中晚自習時開始逃出去看電影,有時與同學一起去,找不到同學便自己一個人去。段紅是我的同黨之一。前些時去廣州出差,段紅特地從中山趕來相聚并盛情招待,感激不已!30年匆匆飛逝,在段紅身上竟然沒留下一點點痕跡,真為他高興。當時的電影院沒有很多銀幕同時放映多部不同的影片,每次只放一個電影,并且一放就是幾天。好幾個電影,包括"少林寺"我都看了若干遍。一毛錢的電影,再加上一毛錢的香瓜子,可以讓我暫時拋開恐懼和煩惱。光看電影顯然不夠讓我忘卻煩惱,于是開始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興趣小組。我突然對素描課產(chǎn)生了激情,除了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時畫,晚自習時也畫。一天晚自習時,陳老師把我叫到走廊的拐角,開門見山地對我說:"畫家是從四五歲開始培養(yǎng)的"。我本想反駁說齊白石30以后才學藝,也畫成了劃時代的大師,但是止住了,因為我的確也不會成為一個畫家。陳老師顯然也知道了我翹課看電影的事,于是新賬舊帳一起算,問我到底是否想讀大學。被陳老師這次談話點醒,我開始靜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耐心地上好每一節(jié)課。體育課隨著我個子長高慢慢有了起色。開始也怕政治課,但是王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學讓我徹底弄清了回答政治題的套路。他把他的制勝法寶合盤傳遞給我們。對待較難對付的分析題,王老師要我們"先概念,后原理,聯(lián)系實際談意義"。有了這個法寶,再難的政治考試也就不怕了。數(shù)學、物理、化學、歷史和生物課都還好,沒有太大的問題。數(shù)學老師萬爾暇除了盡職盡責,還極端熱情地教導學生。他善于鼓勵,也善于用激將法。有一天晚自習,萬老師在黑板上出了一道題,過了一會兒回來收走答案。萬老師再次回到教室時,他在黑板上寫出了我的答案,并加注了"陳楠生法"。題目我完全不記得了,但是這件事對我鼓勵很大,讓我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政治課和數(shù)學課有了起色,給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其他課目的成績也慢慢跟上來。終于二年級的某一天,陳老師在班上委任了我衛(wèi)生委員一職。我受寵若驚,高興了好一陣子。后來又被吳傳秉老師任命為生物課代表。這一任命竟然確立了我這一輩子的學術方向。從大學,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到當加拿大大學的教授,雖然具體方向有些改變,生物學這個大方向一直沒有改變。
瘋長的個子
我兒子今年讀高一,近一米八的個子。我告訴他,爸爸讀高一時身高只有一米四幾,他怎么都不相信。其實我自己現(xiàn)在想想也覺得不可思議,怎么可能呢?在孝高上學時,每天早晨有體操。記得每個班兩條隊,站在前面的是女生,然后是男生,根據(jù)身高由低向高排列。我記得高一時我總是站在男生隊的第一排,有幸直接站在女生隊伍的后面。到了高二,慢慢感到我進孝高時母親專門找裁縫做的新衣服越來越緊,難道衣服都縮水了嗎?有一天物理老師胡維智走過我身邊,端著剛剛從食堂打回的飯菜,帶著他特征的笑容用音樂般語調對我說:"陳楠生,你是不是吃化肥了?長得好快喲?。?。胡老師在叫我的名字時總是把名字的第三個字拖得很長。到高二結束時,我在早操隊伍中的位置已經(jīng)從男生第一位逐步挪到了差不多最后一位?,F(xiàn)在想來,我的個子長高應該得益于孝高有規(guī)律的生活,充分的鍛煉,以及不錯的伙食。在孝高迅速竄高的遠遠不止我一個。在回溫哥華前夕與在北京的孝高同學聚餐時黃啟文也神采飛揚地說描述他的從(隊伍)頭到尾轉化的故事。說起伙食,不得不提及每周一次的大肉包。對大肉包喜愛顯然不只我一個人,而是幾乎所有人,以至于每次老同學見面時,往往別的不說,先從大肉包聊起。有趣的是,由于我的身高變化范圍的巨大,有些同學只記得站在第一排的我,另一些同學則只記得站在后排的我,以至聚會時有相當?shù)臅r間花在辯論我的身高上。高一時,我最怕體育。只要體育老師文德星說:"下一節(jié)課測驗1500米",我的腿便開始晃動,一直持續(xù)到測驗結束后好幾天才能緩過勁來。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同學秦實全能夠一口氣跑3000米。不僅如此,他在3000米結束時還在繼續(xù),據(jù)說是數(shù)錯了圈數(shù)!由于個子長高了,我的身體也慢慢強壯了一些。到高二結束時,我的體育也可以勉強達標了。因此我也榮幸地在孝高首次獲得"三好學生"的稱號。
遲鈍的情商
現(xiàn)在的中國社會時髦談情商。雖然我在孝高時個子竄高了不少,情商的發(fā)育顯然遲鈍。前幾天秦宏在他的孝高回憶文章中記述了他在高中時期的浪漫故事,引起了潮水般的共鳴。其中詹紅兵的反應尤為強烈,顯然也有hold不住的不一般的故事,幸福之情溢于言表。在武漢的孝高同學為我舉行的餞行晚餐上,經(jīng)過一番探討,春鳳提議應該為紅兵創(chuàng)造一個機會讓他分享他的"少年維特之煩惱",我覺得這個主意不錯。這個"重頭戲"讓我們對夏天的同學聚會產(chǎn)生了別樣的期待!王滌濁同學甚至投入了無以言表的熱情和職業(yè)律師的手段展開了考證,結果發(fā)現(xiàn)有51位同窗有追女生的光榮歷史:原來孝高的日子也曾如此精彩。這個數(shù)據(jù)多少有些讓人震驚,但是考慮到秦宏的自白,紅兵的煩惱,還有楊敏給我講過的一段故事,我選擇相信,但同時又納悶:我當時干嘛去了?我豈不成了另類?孝高三年的日子我融入了很多種感情,尋找了半天,浪漫卻不在其中。還是等著分享同學的故事吧!
2014年4月22日于溫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