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瀏覽:3704 來源:孝感日報 發(fā)布時間:2023-01-13
踐 行 初 心 寫 華 章
——孝感高中王艷平的教育教學事跡
通訊員肖高升 今年“孝高好課堂”比賽,王艷平老師的語文課堂又獲一等獎。近年來,在學校舉辦的各類教學比賽中,她多次獲得好名次,例如參加市級、省級課堂教學比賽,就捧回一、二等獎獎杯。2020年,孝感市教育研究院聯(lián)合孝感高中李金明工作室,舉辦第一期“孝感教育大講堂”線上直播,王老師講授的示范課“說‘木葉’”,亦獲得高度贊譽?!敖虒W優(yōu)勝獎”“先進工作者”等表彰名單里經(jīng)常有她的名字。她和同仁們一起教出了2名市高考文科狀元,送走了7屆學生……
21個春夏秋冬,她執(zhí)著語文教學,默默地在三尺講臺上踐行著當一名合格教師的初心。
奮力在新的軌道上奔跑
2001年,王艷平從武漢大學畢業(yè),沒有繼續(xù)她的大學志愿,毅然地選擇了中學教育,到孝感高中當了一名語文教師。她說,她和孩子們有一種天然的情感。
當她站在講臺上,面對著臺下幾十雙求知若渴的眼睛時,發(fā)現(xiàn)僅有熱愛還不夠,教中學語文課的知識還很淺薄,連一小桶“水”也沒有;語文學科的文化底蘊不厚,學科素養(yǎng)也不豐富。對此,她深知,在新的奔跑軌道上以最快的速度來提升自己,是當下刻不容緩的事,于是下定決心,一切從零開始,腳踏實地向其他老師學習,全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她每天拎著板凳聽老教師和年輕教師的課,記好筆記,揣摩講課老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加強學習語文知識,體味講課老師的教學語言。每上一篇新課文,她都先學習其他老師的講授方法,然后自己重新整理加工,最后才到自己班上開講。為了讓課堂流暢自如,她總是在上某篇課文之前,先模擬上課情境,進行一次又一次地操練,對不滿意的地方反復修正,直到自己滿意為止;課后她又結(jié)合課堂情況,對教案進行修改并寫出教學反思。漸漸地她駕馭課堂的能力越來越強。上課雖有進步,但她清醒地意識到,要想站穩(wěn)講臺,做一名好老師,不能鸚鵡學舌,停留在重復別人的老路上,自己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yè)基礎(chǔ)知識和淵博的文化知識;必須有創(chuàng)新,有獨特教學風格。一位老教師對她說:“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是教書育人的資本,是教師必備的業(yè)務素質(zhì)。淵博的知識有益于增強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彼龑ψ约禾岢隽烁叩囊?。為借他山之石,她訂閱了如《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學習》《語文教學通訊》等有關(guān)語文教學的雜志,以擴寬語文知識,學習教法學法,吸收先進教學理念,探討優(yōu)秀教學課例;她還規(guī)定自己每天必須閱讀一定量的各類作品,或做摘抄,或?qū)懪ⅰ?nbsp;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的課堂日趨成熟,得到同仁和學生們的認可。一天,她講完明代歸有光的散文《項脊軒志》后,一個學生跑出教室攔住她說:“王老師,您的課讓我漸入佳境, 我似乎在與古人對話。我總想上你的語文課?!睂W生肯定的那一刻,王老師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潛心為課堂注入活水
讓學生在課堂上樂學、愛學、學有所得是王老師的課堂追求。課堂上她常用“飛花令”“擊鼓傳花”、小組pk等方式讓學生記詩詞,默寫名言名句,這些方式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積累了語文基礎(chǔ)知識,領(lǐng)略了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學到了做人的道理。為適應新課改,她深研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注重思考的學習品質(zhì)。在教《短歌行》這首詩時,她摒棄了“從激趣導入、知人論世,再到課文情感解讀和藝術(shù)特色分析”的一般課堂流程,先讓學生從詩歌中找出一個能概括全詩情感的一個字——“憂”,接著提出三個問題:為何而憂?何以解憂?如何寫憂?在探討“何以解憂”時,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唯有杜康”后,王老師又拋出幾個問題:古人說“舉杯澆愁愁更愁”,酒真能解愁么?請大家結(jié)合學過的帶“酒”字的古詩詞思考一下,它們是否都與“愁”有關(guān)?作者為什么不直接寫“美酒”而用“杜康”來替代呢?連投“三石”,激波興瀾,學生中立馬掀起討論熱潮。最后他們明白了借酒澆愁不過是文人的浪漫,真正消愁的是清醒與理智、澄明與哲思。他們由“唯有杜康”聯(lián)想到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濁酒一杯家萬里”“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暫憑杯酒長精神”“金樽清酒斗十千”……經(jīng)過比較,學生們明白“杜康”是用典手法,它讓詩句表達得含蓄而典雅。這節(jié)課,學生對“憂”做了深度思考,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得到拓寬。
深情陪伴學生們的苦樂
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教師和學生是朋友,在經(jīng)驗和知識上,彼此雖有深淺廣狹的差別,在精神上卻是親密體貼的朋友?!睈圩o學生是教育的感情基礎(chǔ)。只有有了愛護,才會有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真正的教育才會落地生根。她會在學生取得進步時拍拍他們的肩膀,對他們豎起大拇指;她會在學生的周記本上劃出寫得精彩的句子或片段,由衷地給出贊美評語;她會在每次測試完后,與暫時考得不好的同學一起分析試卷,給出最好的解答方法……王老師就是這樣愛護、欣賞著她的學生。2017屆文科實驗班一個同學因與其他同學的關(guān)系不大和諧,加上幾次考試失利,一度情緒低落。王老師與她分享了自己曾經(jīng)相同的經(jīng)歷,鼓勵她善于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坎坷,相信“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送給自己的禮物”。王老師的開導讓該生的眉頭漸漸舒展開來。自此她經(jīng)常跑到辦公室找王老師聊天、問問題,直至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每年教師節(jié),她都給王老師送來節(jié)日的問候和精美的卡片。
(原載2023年1月12日《孝感日報》)
撰稿 肖高升
編輯 黃華松
審核 陳繼民